因获得了一面“流动小红旗”, 近日,莎车县荒地镇布瓦库木村5组村民玉苏甫卡德尔·托乎提心情大好。
玉苏甫卡德尔的家位于布瓦库木村5组聚居点,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、光鲜亮丽的红砖围墙、整齐划一的水泥路是聚居点的特色。门前空地上紫茄子和红辣椒挂满枝头,院内菜地里一排排青油油的大白菜整齐排列,经过玉苏甫卡德尔一家的细心耕种,可谓是硕果累累。一面三角红旗挂在大门口,格外引人注目。
 |
挂着“流动小红旗”的村民家 |
“这可是村子里的第一面流动小红旗,一家人都觉得特别有面子。我们要更努力,做好房前屋后的卫生,争取让这面旗子一直挂在我们家大门上。”玉苏甫卡德尔心中的喜悦和骄傲溢于言表。
发放“流动小红旗”是自治区发改委驻村工作队会同村“两委”班子在推进“美丽乡村”建设工作中的又一次有益尝试。初到村里,房前屋后的垃圾、深一脚浅一脚的土路、不时冒着黑烟的垃圾船、四处堆放废旧家具的小院,给工作队员留下了“深刻”印象。为了给村民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,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班子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,开展了村子大“整容”系列行动。
 |
“整容”后的村民庭院 |
修路是工作队对村子进行“整容”的第一步。1组是距离村委会最远的一处聚居地,也是村内道路状况最差的村民小组。居住在路旁的1组村民赛麦提·吐尔孙说:“过去走在家门口的这条路上,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,有时候路过的汽车、摩托车速度快一些,自家的大门和院墙就得遭殃蒙土。”4月初,工作队依托派出单位积极争取到了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和资金支持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用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水泥路,彻底解决了赛麦提和附近村民的出行难题,同时也改善了沿路两侧的环境,减轻了扬尘带给路两侧居民的困扰。
实施垃圾清运、土地平整、院落美化、林带清理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,是工作队推进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的“修容术”。房前屋后是首当其冲的“动刀”之处。工作队员在走访初期发现,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景象千差万别:有的人家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“弹丸之地”播种覆苗,发展蔬菜种植和果树栽培;有的则是垃圾、杂草、杂物共生,一片萧条。于是工作队开展了因户而异的差异化宣讲,动员大家定期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,清除环境卫生死角,并对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进行绿化美化。同时,为有需求的村民送蔬菜种子、教种植技术、传管理方法,协助设计庭院,带领志愿者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清理打扫卫生。经过半年的持续治理,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焕然一新,空地有了生机、地面干净整洁了、农具摆好有序了、杂物消失不见了。
 |
现在,布瓦库木村整齐干净的环境 |
“周围环境好了,我们自己住着也舒服。整个夏天都吃着自己种的蔬菜,不仅方便,还省钱。”村民阿瓦古丽·吾布力笑开了颜。起初,她觉得房前几分地没什么使用价值一直空置,后来在工作队员的引导下,抱着美化环境的心态种起了蔬菜,这一种便发现了“弹丸之地”的大作用。蔬菜种植在美化绿化环境的同时,也满足了一家人的食用需求,日积月累节省下来一笔不小的生活开支。最近,阿瓦古丽又谋划着明年把房前院后所有能开发的地都开发出来,合理规划,科学种植,争取种好蔬菜,满足自己吃的同时,还能外销增收。周围的邻居也纷纷开始在自家小院打起了“小算盘”。环境综合整治不仅美化了环境,也为发展庭院经济、拓宽致富渠道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
将绿化、美化、净化环境转变为村民的自觉行为,才能保证村容村貌美得长久、美得实在、美得有内涵。“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在村里开展每周一次的卫生大评比,引导村民讲文明、树新风,从此不仅住上好房子、过上好日子,还要养成好习惯、形成好风气。”在第一次的“流动小红旗”发放大会上,村第一书记、工作队长程建军向所有家庭发出了号召。
现在,家家户户争“流动小红旗”成为了布瓦库木村的新风尚,流动红旗评比机制,让村民摒弃陋习,崇尚科学、健康生活、保护生态的意识越来越强烈。青山更青、空气更新、景色更美的环境,也让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加强烈。一面红旗带来了一场观念的转变,昔日的卫生死角已成为历史,如今的布瓦库木村焕然一新。